为促进从多角度认识和研究华语、推动国际中文教育发展,124日晚,国际文化与教育学院举办了“砺学”博士讲堂第五讲——语言传承视角下的华语研究。主讲人为广州大学人文学院老师、国家语委国家语言服务与粤港澳大湾区语言研究中心研究院王文豪博士。本次会议通过线上方式进行,由国际学院刘岩老师主持。



 讲座伊始,王老师从华语的定义入手,介绍了汉语名称的地域差异及华语定义的发展历程,又从方面、视角、课题这三个维度对当今华语研究现状进行了大致的介绍,使听众对海外华语的发展、研究现状有了初步的了解。


 之后,王文豪老师阐释了“祖语“这一译名的来历,并重点解读了由此构建起的一系列概念组,指出了祖语在语言传承方面的重大价值。王老师以祖语为线索,介绍多位专家在语言传承领域的理论,同时结合自己的亲身调研经历,揭示华语社区的一些语言现象,并由此研究了海外华语的传承过程和结果。最后,在王老师与其他老师相互分享经历、认真解答了听众的提问后,讲座圆满结束。




 本次讲座从语言传承视角出发,有助于帮助听众重新认识华语的属性、重视华语传承过程研究、增强对华语语言结构现象的理解,在启发听众的同时对国际中文教育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编辑:俞智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