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周雨祺,我院汉语国际教育专业2018级学生,曾获省政府奖学金、校一等奖学金、校级“维实杯”辩论赛亚军、“廉政主题”诗歌朗诵比赛一等奖;曾被评为优秀团员、优秀学员。现已保研至四川大学汉语国际教育专业。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我从小就想成为一名老师,投身于教育事业。”谈及读研梦想时,胡周雨祺的眼中闪耀着光。她表示,自己所有的目标都围绕着信念展开,而成为老师这个信念支撑着她在高考后报考welcome皇冠地址,并选择了汉语国际教育(师范)专业进行学习。秉持着进一步提升专业知识、提高科学思维能力的想法,胡周雨祺参加了李艳芝老师的“砺言思语读书会”进行学习,同时在课后也承担了读书会的主持、编写、组织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她的统筹协调和消息传达能力。胡周雨祺表示,读书会上不同年级段的同学们各抒己见,李艳芝老师解答困惑,这种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思维碰撞出火花的过程极大激发了她对语言的求知欲望。
编写“砺言思语读书会”推文
与多数考研人相同,胡周雨祺也曾徘徊于学习和工作两条道路的选择。由于一开始没有清晰的定位,她尝试去成为中小学老师,然而担任家教的经历使胡周雨祺意识到自己无法有效地胜任中小学的教学工作。受到大学期间班主任张瀛老师的影响,她逐渐萌生了成为一名大学讲师的愿望。但胡周雨祺也清晰地认识到,本科现有的的知识储备还不足以支撑她实现成为大学老师的目标,只有通过继续深造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这也更加坚定了她在汉语国际教育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的决心。
但“考研“还是“保研”?胡周雨祺曾一度感到十分迷茫。相较于其他保研同学,她认为自己的履历并不十分出彩,成功率不高。为了有所准备,胡周雨祺在选择保研道路的基础上坚持日常学习,每天阅读考研相关书籍以充实自我,同时又兼顾各大高校的保研面试,双重的压力让她几近放弃。当谈及促使她一直在学习上保持进取的原因时,胡周雨祺强调了“习惯”二字。家庭强调的学生本职观念、自己不甘落后的性格促使着她从小不断努力,在长时间的培养下她逐渐形成了坚持学习的习惯。在课堂上,胡周雨祺喜欢坐在前排,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虽然我的回答错误率高达百分之七八十,但我认为这是很好的一种学习习惯。”

泰戈尔曾言:“你今天受的苦,吃的亏,担的责,扛的罪,忍的痛,到最后都会变成光,照亮你的路。”大学四年来,胡周雨祺在学习、工作、科研等领域全面发展,学年综合绩点4.04,同时获得省政府奖学金、辩论赛亚军、优秀学员等多项荣誉,最终获得了四川大学的保研资格。

维持平衡的支点
“其实并没有什么所谓的平衡点,在面对工作与学习冲突时我也会经历崩溃。”当被问及如何在工作、学习中找到平衡时,胡周雨祺如是回答。同时,她也向我们分享了两个处理矛盾的方法。
一是效率。胡周雨祺认为在学习方面,我们需要学会压缩时间,加快效率地完成每一项作业。对她而言,考前一个月是她全身心投入复习的黄金时期,她会尽量减少部门工作,专注于学习。除此之外,她提出思维导图是一个提高效率的有效方式,只要能够对个人的学习起到帮助作用,导图关键词也可以不局限于某个词或是一句话。胡周雨祺坦言在背诵书籍知识时也需要花费大量时间,但是“关键词”的使用能够帮助她提高效率,更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与朋友的聊天记录
二是朋友。性格外向、热情活泼的胡周雨祺在生活中非常热爱交友,她将与朋友的聊天与沟通视为一种释放压力的方法——以欢声笑语冲淡焦虑沮丧。“我是一个喜欢表达自己诉求的人”。当无法有效平衡学生工作与课业时,胡周雨祺会进行一定的自我调节。相较于一个人默默硬撑,她乐于与朋友们分享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寻求他们的帮助以减轻压力,同时也能将郁闷的心情宣泄出来,拉近与朋友的距离。“我很感谢身边每一个人对我的帮助。”在保研期间,巨大的压力与焦虑常常让她陷于迷茫,每当她向李艳芝老师、闺蜜团、战友们吐露自己的情绪时,总能从他们那里汲取温暖与关怀。但同时,她强调朋友之间不能够一味索取,互帮互助才能更好地维护朋友之间的友谊,一杯奶茶,一声谢谢,都不失为一种感谢的方式。
保持好奇,探索新知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老师的介绍下,胡周雨祺了解到参与课题项目能够进一步拓展思维,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引发了她对科研的极大兴趣。敢想敢做的她开始积极寻找身边的朋友进行合作。由于接触时间有限,她主动向经验丰富的导师和学长请教课题相关知识以寻求灵感。
在主持课题的过程中,胡周雨祺指出自己性格上有所不足,要求严苛,容易与其他成员在观点上产生矛盾,因此需要与性格较为温和的队友互补,帮助调节情绪。然而,胡周雨祺并不规避矛盾碰撞。她认为团队作品是每个人意志的体现,只有观点的摩擦才会带来灵感的迸发,但每个成员都要对项目负责。只要团结一心、目标一致,任何矛盾都是进步的契机。

此外,胡周雨祺常活跃于朗诵、演讲比赛的舞台上,她认为自己是一个较为情绪外放的人,而朗诵与演讲的方式则能为她释放情感提供不一样的平台。她也曾是我院辩论队的成员,并荣获了校级“维实杯”辩论赛亚军的优异成绩。回忆在辩论队时期的经历,她表示“吵架,是辩论队的家常便饭”,那种深夜一边“撸串”一边“吵架”的氛围令她记忆犹新。在备赛前期,胡周雨祺常常需要大量地搜集材料,和学姐学长一同熬夜修改文稿,磨合观点,磨炼语言,一点一滴的积累大幅度提升了她的思维能力。针对如何提升个人的语言表达技能,胡周雨祺认为实践是最好的方法,要抓住每一次课堂展示、比赛、活动的机会,尽自己全力去准备,不要有畏惧心理。
编辑:胡时芊